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張偉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,過渡期藥品注冊申請的集中審評工作按照既定工作方案進展順利,目前技術審評工作已基本結束,有望年底完成相關行政審批工作。
他同時指出,集中審評工作完成后,藥品審評審批工作將步入常態(tài)。在申報數量與審評資源匹配的情況下,藥品注冊管理部門將按照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要求的審評審批時限開展工作,這也意味著相對之前的過渡期,藥品注冊將大大提速。
集中審評收尾
從今年4月開始的過渡期藥品注冊申請集中審評工作,在經過資料比對和技術審評兩個階段后,目前按照方案進展順利。“十一”前,集中審評的專家會議已全部結束,技術評判結果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最后綜合審評意見的撰寫等工作。張偉表示,按照這個進度,有望年內基本完成集中審評品種的注冊工作。
去年10月1日,新修訂的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正式實施。此前,已由SFDA受理但尚未完成審評的,原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所界定的中藥注冊分類8、9類注冊申請和化學藥品注冊分類5、6類注冊申請,均屬于過渡期集中審評的品種范圍。據了解,過渡期品種注冊申請總數為24,447個。張偉表示,集中審評的目的一是調動外部審評資源,加快對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注冊品種積壓、審評時限過長問題的處理;二是嚴格執(zhí)行法規(guī)程序和標準,堅決清除存在重大安全隱患、弄虛作假及低水平重復申報的注冊品種。
注冊有望步入常態(tài)
2006年7月~2007年12月間,按照國務院要求,藥品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在全國開展了為期1年半的藥品專項整治。隨后,又開展了集中審評工作。在此期間,審評資源都集中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上,因此,企業(yè)普遍感到已申報的品種遲遲得不到審批結果。集中審評結束后,藥品的注冊審批是不是可以提速了呢?
對此,張偉介紹說,創(chuàng)新藥的審評審批工作一直在正常開展。10月以后,將陸續(xù)把仿制藥品種列入審評計劃。爭取從明年起,對新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實施后受理的品種,努力按時限要求完成審評審批,逐漸實現(xiàn)對審評時限的承諾。
張偉表示,作為監(jiān)管部門,希望藥品注冊申請盡快回歸到一種正常的狀態(tài),而不應像過去那樣一擁而上突擊申報,低水平重復研發(fā)。如果企業(yè)認真規(guī)范地進行新藥開發(fā)并理性申報,只要申報數量處于正常范圍,與審評資源相互匹配,審評審批時限是能得到保證的。當然,注冊管理部門也應通過建立和完善技術審評平臺、調整內部組織結構、加強人員培訓等內部挖潛措施,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。
同時,張偉也希望企業(yè)科學認識和正確理解審評審批時限。他指出,審評審批時間的長短,不單取決于注冊管理部門,還取決于企業(yè)前期的研發(fā)是否扎實,研究數據是否翔實,申報材料是否完善。總之,注冊申報、審評審批的過程是申報者和審評者相互配合、積極互動、充分溝通的過程。新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在管理理念上一個最大的變化,就是針對新藥的特殊審批,鼓勵企業(yè)在技術上加強與注冊審評部門的深入討論和溝通。“當審評人員提出疑問時,企業(yè)應通過各種試驗和數據,提供更多的安全性、有效性證據來說服審評人員。”
張偉透露,從去年10月1日至目前1年左右的時間,申報臨床、申報生產以及進口注冊、補充申請等,總申報量大約4000多件。較2005、2006年申報高峰期有明顯減少,說明注冊申報已逐漸恢復常態(tài)。
相關消息
中藥研發(fā)應注重安全性和質控
在10月8日SFDA召開的發(fā)布會上,SFDA藥品審評中心主任李國慶表示,中藥研發(fā)一定要解決質量控制問題,只有這樣,安全性才有保障。
與西藥相比,中藥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用藥特點。李國慶表示,中藥審評是在以現(xiàn)代科學原則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,充分考慮中醫(yī)中藥(包括民族醫(yī)藥)傳統(tǒng),體現(xiàn)中藥特色,遵循中藥研究規(guī)律。
李國慶介紹說,為鼓勵中藥創(chuàng)新,新修訂的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實施后,SFDA出臺了《中藥注冊管理補充規(guī)定》,確定了對中藥審評的一些特殊政策。比如對經國家認可的傳統(tǒng)經典名方,其臨床前的安全性試驗結果在顯示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前提下,可根據申報品種的特點豁免臨床試驗,直接申報生產。這種制度上的設計并不違反現(xiàn)代科學原則。中藥有長期臨床應用的背景,對于它的安全性、有效性,通過歷史的回顧可有基本判斷,這個判斷基于科學之上,不是對中藥在感情上的傾斜。另外,SFDA還頒布制定了相應的中藥材和中藥質量控制、中藥工藝研究、藥理毒理研究以及臨床試驗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和指導原則,對于中藥的研發(fā)和審評都起到了規(guī)范和指導作用。
李國慶指出,不能用傳統(tǒng)中醫(yī)中藥的臨床辨證、隨癥加減的觀念理解和對待商品化中藥的研發(fā)。作為藥品注冊審評部門,更關注中藥的安全性。中藥安全性問題與質量可控又是密不可分的,希望今后中藥的研發(fā)一定要解決質量控制問題,只有這樣,安全性才有保障。
數據
在10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SFDA)召開的新聞發(fā)布會上,SFDA新聞發(fā)言人顏江瑛表示,一年來藥品注冊申請數量大約為2000多個,較前幾年有較大下降。
據其介紹,自去年10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以來,藥品注冊管理部門受理新藥注冊申請共553個,改劑型注冊申請155個,仿制藥注冊申請825個,進口注冊申請502個,生物制品注冊申請225個。與前幾年注冊申請比較可以看出,新藥的注冊申請數量有所上升,仿制藥的注冊申請則大幅下降。通過專項整治和新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》的實施,研發(fā)領域的低水平重復現(xiàn)象得到了有效遏制,藥品注冊申請趨于理性,申報數量趨于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