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醫藥行業的新人,朗天的新兵,有幸代表朗天醫藥發展儲運部寫這篇文章。想試著從井岡山“創業團隊”的角度,從鑄就了“井岡山精神”的這一群人的角度來談談我的思考。
如果我們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看作一家公司或者說一個系統的話,先來看看這個公司的原始構成:有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的部隊,還有朱德、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。那么這三方共同組建的井岡山公司,是如何在三位牛人地帶領下,以井岡山作為事業起點,最終占領全國市場的?這三位牛人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?
一. 厲害的人都具備系統思維
怎么去理解系統?系統內一般會有多個部門或元素,然后這些部門有一個共同的大目標,但與此同時,各個部門又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小目標,而當這些小目標和系統的大目標不完全一致時,應該怎么辦?井岡山的創業者們給出了很好的答案。這zhi創業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,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和不同,但卻抱持著一個共同的“事業目標”匯聚到了一起,就如同當公司制定好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的時候,各部門執行起來就要異常的堅決,這是一個大前提。
最好的系統應該是充滿活力,各個部門有自組織的能力,然后整個系統有演化和抗打擊的能力。也就是說,要實現一個好系統,關鍵是理解清楚元素或是部門之間的關系,才能找出最高效的解決方案。而系統思維,就是說要超越只看“一個東西”的線性思維,理順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系,避免“頭痛醫頭”,“腳痛醫腳”。怎樣避免線性思維,打破思維慣性呢?阿里的一個手段就是輪崗,甚至是干的越出色越要輪掉你,以此培養員工的系統思維能力。如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鄧康明所言:“通過崗位的互換,消除崗位之間的壁壘,人們才能學會從不同角度,用不同方法去思考、分析問題,才能真正培養出系統思維能力。”舉個例子:作為“軍長”的朱德,算是公司里典型的業務干部了,但為了解決井岡山“缺糧的問題”,朱德帶頭和紅軍將士一天往返60里,挑糧上山,親抓后勤,為了不暴露目標,挑糧需要走崎嶇的小道,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。但朱德永遠身先士卒,兩只籮筐都裝的滿滿當當。因為他深知后勤支持對軍隊的重要性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,真正厲害的人,都是有體系的,他們不僅僅是“螺絲釘”,他們還通曉整個產品鏈條,經驗可遷移,并且擅長從無到有。而井岡山的創業團隊就是這樣的一群人,他們突破了敵人的封鎖,贏得一次又一次“反圍剿斗爭”的勝利,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,讓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。
結合自身工作來說,這就要求儲運部的每一個成員,在履行好自己崗位職責的同時,還要通曉熟悉部門每一個環節流程上的工作,努力打造一個執行力強的學習型團隊。同時還要加強與公司,集團其他部門的學習和溝通。有些當下看來很難解決的難題,當你跳出來,站在一個更加整體更高的維度去看的時候,可能問題就迎刃而解了。
二. 有堅韌精神的人才能成就大業
有這樣一個小故事,說有個高手做魚,魚都端上桌子了,尾巴還在動,別人問他:你做魚的秘訣是啥?他說,主要在于選魚,看它是不是有那種寧死不屈的眼神。華為的任正非,將“燒不死的鳥是鳳凰”,作為華為人對待委屈和挫折的態度。再比如,曾國藩,對其大半生的總結其實就是“屢敗屢戰”,如其所言:“凡享有大名者,無不從堅忍艱苦而成”,“古來大有為之人,每于艱險之時,堅忍支撐得住,可做非常事業。”舉個例子:當年為了克服經濟上的困難,毛澤東號召全體軍民厲行節約,帶頭遵章守規,他在夜晚辦公時,按規定本來可點三根燈芯,但他一直用一根燈芯辦公看書寫文章,警衛員擔心他的視力,每到天黑就點亮三根燈芯,可毛澤東一進屋就悄悄挑滅兩根,就是在這一根燈芯的微弱光亮下,他寫下了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》,《井岡山的斗爭》等光輝篇章。
井岡山的創業團隊,無疑就具備這種堅韌的精神。井岡山85%的土地都是高山和丘陵,山路崎嶇、滿山竹林,能夠耕作的田地很少,可以想象當年井岡山的經濟條件會是多么的艱苦。同時國民黨軍隊不僅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圍剿,而且在經濟上嚴密封鎖,妄圖把紅軍餓死、困死在井岡山上。然而咱們的隊伍,不怕苦,不怕累,發揚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,以苦為樂的精神,為了共同的目標,堅持做正確的事,打贏必須打贏的仗。
三. 即使在茫茫的黑暗中也要發出內在的微光
變化是常態,所以,要培養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能力。面對紛繁復雜,波譎云詭,強敵環伺的革命形勢,周圍充滿著“不確定性”。如何生存下來,成為了“第一性”問題。井岡山創業團隊,充分認識到只有發動群眾,依靠群眾,才是解決問題的“確定性”。
為了解決缺鹽的困難,就組織軍隊和群眾大力熬制硝鹽以代替食鹽。為了安定群眾生活,創業團隊白手起家,先后創辦起修械廠,軍械廠,紅軍棉被廠,印刷廠,造幣廠,紅軍醫院等等。缺少藥品,醫務人員便依靠群眾的力量,自己動手上山去挖野生中草藥,沒有手術刀就用菜刀,剃刀甚至梭鏢改造。他們將一個個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,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,即使在再黑暗的環境中,也通過每一次的努力發出內在的微光。
由此我想到,工作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,只要敢想敢做敢試錯,方法總比困難多,不為失敗找借口,多為成功找方法。
借此共勉,激勵每一個正在奮斗在一線的你我,也能孕育出自己的“硬核之光“。